眾所周知,大數據及人工智能人才供不應求,是許多企業爭相搶奪的對象。
國內e成科技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17年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崗位人才需求量,比2016年猛增6倍之多;增長幅度最大的分別是大數據開發類職位、圖像視覺職位、智能硬件類職位。另外,自然語言處理職位,數據挖掘職位、語音識別職位也是大幅增長。
IT互聯網及電子通信行業仍然集中了過半的數據人才,但工業、金融業等傳統行業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上升。另外,無論是大數據或人工智能領域,有5年經驗以上的資深人士更是令眾企業求賢若渴。
與此同時,行業薪資溢價嚴重,職場新人年薪高出互聯網普通技術人員134%,有5-8年工作經驗的人才,則比互聯網行業普通技術人員高出78.04%。
大數據及人工智能人才更多地流向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其中,萬人以上的超大型公司有行業里20.03%的人才,千人至萬人的大型公司有24.02%的人才,150-999人的中型企業則擁有36.11%的人才,1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自然是不佔優勢,擁有19.83%的人才。原因非常簡單,大公司想必能提供較高的薪酬與較廣闊的平台。
在內地市場中,華為的人才儲備遙遙領先,有超過6000人的相關人才,百度則有近3000人,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緊隨其後,有2000人左右;奇虎360、搜狗、微軟、英特爾、科大訊飛則在1000人左右。其中,百度、科大訊飛、微軟亞洲研究院這些涉足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行業較早的企業,都有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而京東、阿里巴巴、騰訊則是大力投入人工智能行業,人才儲備明顯上漲,頗有後來居上的架勢。
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碩士及以上人才佔比,比大數據類高出了12個百分比;高學歷人才顯著聚集在圖像視覺、自然語言處理(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智能硬件方面。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毫不意外地對人才形成了很大程度的壟斷,二線城市中,杭州、南京得分一杯羹,蘇州、武漢、成都、長沙也還留有一些人才。
數據來源:e成科技
如果你對大數據分析有興趣,請於下方訂閱我們的博客,或者關注我們的Facebook:/bigdataism; LinkedIn 領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