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就136 個國家和地區的犯罪率和恐怖主義,以及武裝衝突,來評估該地方的安全程度的調查,香港排行第五;同時,根據香港警察公佈2016及2017罪案數字比較的報告,香港整體犯罪率下降,惟毒品罪案則有顯著上升。總的來說,香港是一個安全的地區,但大數據如何令香港在打擊罪案及在囚人士管理、協助更生人士三個方向都能做得更好呢?常有聽聞大數據有助於防止及打擊罪惡,但你何曾想過大數據在防止罪行、在囚期間和更生融入三方面都能發揮作用呢?就讓我在這裡和大家談談吧。
防止罪行
利用機械學習和預測分析術來打擊罪案在美國等地已經相當流行,他們收集罪案記錄、天氣等內部及外界數據,結合物聯網及其他的實時數據,例如閉路電視、感應器,便能及早點出有機會發生罪案的地方及條件,並即時加緊巡邏,或想方法制止罪案發生。曼徹斯特就透過這個方法,成功降低12%的搶劫、21%的入屋盜竊,以及32%汽車盜竊。香港遍佈天眼,多次有助警方緝凶,相信亦可以應用於打擊罪案方面。除預測分析術外,智慧街燈亦可以降低犯罪率,古語有︰月黑殺人夜 ,風高放火天,罪案多在環境幽暗的地方發生,要降低罪案率,增加照明是其中一個方法,但有需地方並非人來人往,街燈長期亮著或不符合能源效益,因為可以在街燈上安裝感應器,在征測到有路人經過時才亮著,而其精妙之處在於能知道經過的是人類或是動物,在位於查塔努加Coolidge Park的街燈則可以由警方遙距操控,以阻止之前因燈光問題未能發現的罪案,而該公園的治安亦大大得以改善。
在囚期間
在囚人士的紀律、行為和之間的互動應該是監獄日常運作中的著眼點,RFID 標籤和物聯網想必是當中的好助手。每位在囚人士都獲分配一個RFID 標籤,附加在衣物上或以手錶形式配帶在人身,此RFID 標籤可以提供在囚人士的實時位置,避免在囚人士走失,亦可以在事故發生時,能夠立刻指出在囚人士的位置。近年多個國家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香港是其中之一,當然香港監獄也不會例外,在囚人士的年齡正逐年上升,懲教人員需要基於人道因素而為上年紀的在囚人士提供樂齡活動,同時觀察在囚人士的身體狀況,若果分配一個智能手錶於他們,實時收集他們的身體機能數據,想必可以更早發現他們的身體異常數據,以得到及時和恰當的治療。配合著RFID 標籤及物聯網使用,當征測到某在囚人士心跳出現異常時,便可以調派與該人士最近的職員上前支援。安裝特別的閉路電視在囚室內,並透過機器學習,可以記錄行為模式、習慣及身體姿態,透過motion sensor 征測出任何異常行為,例如在囚人士在囚室地面上平躺一段時間,有機會是暈倒;又或是在囚人士蹲在囚室角落良久,也有可能在做犯法事宜,職員可以前往調查。以上數據及科技亦可以協助懲教人員觀察在囚人士的上下班紀錄,代替人手點名;亦可以提供資料予獄中心理輔導員,有關在囚人士的行為,並以此作為心理報告的參考資料,考慮是否縮短刑期,或提供更合適的心裡輔導療程等等。
協助更生
所謂懲教就是懲與教兼備,囚犯於在囚期間接受了應有的懲罰後,便需接受教育以準備將來出獄後更容易融入社會及自力更生。懲教署有一套再犯風險與更生需要評估及管理程序,根據在囚人士的年齡、定罪記錄、吸毒記錄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來評估再犯風險,並就七個需要範疇如家庭、就業及社會適應等,為每名有已識別更生需要的在囚人士擬訂治療方案,以提供配對計劃。以往很多零售商都會收集客戶數據並制定客戶剖析圖,以精準地推送產品或推廣資訊,將這一套應用在更生人士身上,我們便可以仔細分析每一位更生人士,而不限於年齡、定罪記錄這些基本資料,而可以是入獄前的生活,在囚期間的行為,心理報告等,構建出一個仔細的剖析圖,便可以更精準的配對更生計劃。除此之外,協助更生人士融入社會的關鍵,想必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政府一直有鼓勵私營機構在招聘時,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應要求應徵者提交犯罪記錄,與此同時,政府亦教導大眾多接納更生人士。以上一切都是公民意識教育,恐怕大數據難以著手,希望大眾能早日釋除對更生人士的偏見,給他們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