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AI萬能定不能?」活動圓滿舉行

· data scientist,AI,Big Data

五月三十日下午, Big Data Architect 於Digital China 籌辦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講座擔任嘉賓。
 

BDA 的 COO,Dr. Peter Kwan 與參加者分享AI的起源以及Stephen Hawking與Elon Musk對於AI的擔憂;同時又講解了圖靈測試(Turing Test)、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非監督式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增強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等概念;繼而談到AI的現實發展與應用,並與大家討論奇點是否會到來,AI 是否會有情感、審美、自我意識、跨領域推理能力、常識等方面的局限。

broken image

這些局限包括,人類通常追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目前的弱人工智能程式,大多都只要結果就足夠好就行了。給計算機看一千萬次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視頻,計算機目前也不能像伽利略他們一樣,建立起力學理論體系。

broken image

又如深度學習大師約書亞·本吉奧所說,「即使兩歲孩童也能理解直觀的物理過程,比如丟出的物體會下落。人類並不需要有意識地知道任何物理學就能預測這些物理過程。但機器做不到這一點」。

而自我意識則意味著機器人會像人類一樣,開始用自己的思維探討存在的意義,自己與人類以及自己與其他機器人間的關係,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會開始有煩惱,也追求尊嚴、自由、價值…這種機器人還只存在於科幻作品中,不過人類的自我意識又來自哪裡呢?我們就真的不是某種更高級的智能生物創造的人工智能嗎?人工智能的深度討論難免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學層面。

其後,關博士重點分析了Stitch Fix的案例,指出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合作是一個極大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該公司正是由人工智能與人類造型師一起根據顧客的留言、偏好,為顧客選定衣物,並送貨上門。衣物匹配的精準度非常高,證明了機器與人類合作的潛力。
 

另外,BDA 的 GM,Mr. Tak Chu 則與大家講解面部辨識 (Facial Recognition) 技術及應用案例。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All Posts
×

Almost done…

We just sent you an email. Please click the link in the email to confirm your subscription!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