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面部識別準了,電子證件還會遠嗎?

現金、手機、鑰匙與證件曾經是出門四寶,缺一不可。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異軍突起,在某些國家與地區,比如中國內地,有全面取代一切的趨勢。伴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中國內地預計在新的一年裡向全國推行電子證件。廣東省廣州市作為試點,已經在12月末發行了全國首張電子身份證。

不必攜帶身份證,即可證明身份

電子身份證由中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支持推出,具有和實體身份證同樣的權威,廣東微警雲聯盟包括廣州市公安局南沙區分局、騰訊公司、建設銀行等10餘家單位,為該技術提供支援。目前,廣東省居民可通過兩種途徑領取微信身份證:

  1. 通過微信小程序搜尋「網證」,刷臉即可線上獲取黑白「輕量版」身份證
  2. 通過微警認證App進入可信終端頁面,掃描線下可信終端設備二維碼,設置身份證密碼(8位),刷身份證,可獲取彩色「升級版」身份證

第一種「輕量版」身份證可以應用於一些簡單場景,如網吧實名制登記等;而第二種「升級版」身份證則適用於嚴格規範認證的場景,如工商註冊登記等。

丟了手機怎麼辦?隱私信息會洩露嗎?

首先,領取該電子身份證後,萬一手機丟失,市民需立即通過重設身份證8位密碼讓原電子身份證失效。不得不承認,這個過程仍可能存在麻煩和一定隱患。

另外,身份證被盜用、冒用,身份證信息洩露情況也是大家的憂慮所在。不過,該證件通過國家「互聯網+可信身份證平台」簽發,以身份證制證數據為基礎,不在互聯網空間傳輸或存儲公民隱私信息。每次出示時不經由第三方,接受的是公安部數據庫加密的核對反饋信息。本質上說,出示電子身份證將比把實體身份證登記於旅店、或網上購票處要安全許多。

人工智能核對證件,面部識別準確率遠高於人類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出示證件時,最常被核對的是本人是否為證件持有人,即證件照片上的人。人眼識別比對的誤判率可達百分之十五,而人工智能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系統的識別比對誤判率僅為百萬分之一

可以說,隨著面部識別 ( Facial Recognition ) 精準度的上升,電子證件的出現也是大勢所趨。而臉,或者其他更為特別的生物指標如指紋,有一天也許將成為替代手機的存在。

在傳統認知中,我們常以為實體是安全的,肉眼是可靠的,然而科技的突破必將顛覆這種認知局限,讓我們像承認輸給AlphaGo一樣,承認眼見不一定為實,實體會敗給虛物。

資料來源:騰訊新聞

如果你對大數據分析或者人工智能、面部識別有興趣,請於下方訂閱我們的博客,或者關注我們的Facebook:/bigdataism; LinkedIn 領英專頁

All Posts
×

Almost done…

We just sent you an email. Please click the link in the email to confirm your subscription!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