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起勞斯萊斯(Rolls Royce)時,除了名車的印象,就是知名飛機引擎與輪船引擎的生產商。然而,這個英國生產商卻也是大數據行業的領頭羊。在分析上的投資使勞斯萊斯從一個失意的飛機生產商變身成為飛機排名第二的引擎行業贏家。
創造價值
飛機引擎曾經只是一個部件,同時商品化的過程非常緩慢。為了改變這個趨勢,勞斯萊斯將傳感器與引擎打包在了一起,以便實時數據分析,改善引擎的水準和安全性。勞斯萊斯發行了「引擎條件監控」的解決方案,當飛機飛行在空中時,能將實時的操作數據發送到公司的研發中心之一。數據能被快速分析,如有任何隱患,也將在飛機抵達目的地之前,及時與航線負責人溝通。勞斯萊斯公司處理著上萬T(terabytes)的數據,能夠比較不同飛機之間的引擎表現,從而擁有更高效的解決方案。例如勞斯萊斯研究了7000個引擎,是的Airbus A330的燃油效率提高了14%。
勞斯萊斯也讓飛行變得更安全與可預測。根據傳統,任何一個飛行中不規律的引擎表現都將在飛機降落後引起全方位的檢查,從而也導致了不少延誤。但數據分析的介入,使勞斯萊斯能實時分析飛機的下一次飛行是否安全,或是飛機需要維修。同時,它也能提前預測飛機何時需要維修。將多次飛行的數據進行比較能夠捕捉到早期的預警,減少潛在風險。
轉化收益
數據分析改變了勞斯萊斯收益的方式。從前勞斯萊斯智能通過價格和其他供應商競爭,最多收益來自於引擎銷售。這樣需求就與飛機的銷售緊密掛鉤,買家也很有限。但現在,勞斯萊斯可以監測每個引擎,為顧客提供引擎維護等額外服務。實際上,公司選擇了每月租賃的方式,保證數據分析能改進航線效率,尤其是構成總成本40%的燃油效率。當然勞斯萊斯不是唯一一位這樣做的公司,其主要的競爭者和飛機引擎市場的龍頭老大GE Aviation也在發佈了監測功能,並在研發上投入巨大。
運營模型
數據驅動的方式將公司的商業模式從傳統的生產轉向了工業化的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模式。萊斯萊斯在三個方向採用了大數據技術:設計,生產及維護。在設計上,其利用了上萬數據來模擬它的產品在各個環境下變現如何。在生產上,每個引擎部件的生產都能用數據分析監管。而在產品賣出後,作為一項服務,它們的表現也將被監測、評估。這三個方面也將增強聯繫。
新的商業模式讓勞斯萊斯擺脫金融困境,2014年數據分析和維護工作為公司貢獻了一半的利潤,約14.6億英鎊。2015年勞斯萊斯與新加坡航空簽訂了一個五年合約,致力於用勞斯勞斯Trent引擎降低137架飛機的燃耗。
未來
傳統航空行業中,每架飛機有兩個引擎的選擇;但漸漸的,排他性的引擎開始出現,其中部分原因是因為在引擎之間變換很難達到相似的燃油效率。比如,Airbus A350就只購買勞斯萊斯引擎,而Boeing 777-300ER就只能使用GE的引擎。因此,飛機生產商只能選擇更節能的引擎供應商。勞斯萊斯需要用創新,在數據之路上走得更遠。
如果你對大數據分析有興趣,請於下方訂閱我們的博客,或者關注我們的Facebook:/bigdataism; Instagram: @bdanews
想要訂購我們的數據分析服務?歡迎發送郵件至info@bigdatarchitect.com